从下岗女工到公司掌门,从地方特色小吃到中华传统老字号,她用一碗凉粉征服了人们的味蕾,也将它变成了一种乡愁。
李华 全国三八红旗手,四川川北凉粉非遗传承人,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。
川北凉粉闯世界
川北凉粉要在北京设立分店,李华这个掌门人亲自出马,考察当地的客流量、交通、环境等状况,甚至连周边布局都要一探究竟。北京城大,仅凭小小的一碗凉粉,如何撑得起门面?李华笑答:“‘川北凉粉’是金字招牌,还有背后麻辣鲜香的川菜系列,不怕食客不来。”公司还将在京津冀地区分别布点,连锁店、直营店、加盟店……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:大北京等着我,川北凉粉就要来了!
李华不是盲目乐观。10月,川北凉粉趁中秋之际在上海龙阳开业,当天食客爆满,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。上海是快节奏的现代化都市,饮食风格偏甜偏糯,公司走的是“轻餐”路线——一碗凉粉、几样盒饭套餐,食客来去匆匆,一样满足味蕾。上海与四川饮食习惯相去甚远,川北凉粉尚能占据一席之地,倘若换到地域更广、包容性更强的北京城,一定也错不了!
将一道地方传统小吃打造成一家专业饮食文化公司,李华靠的就是对川北凉粉的这份自信。她津津乐道盘点川北凉粉的“大数据”:213家加盟店、43家直营店、覆盖18个省市、上百种特色菜品、3.5亿年产值、一千多万元利税……她自己也因此成为四川川北凉粉非物质遗产传承人、全国三八红旗手……
能将一碗凉粉做到极致,成为凉粉品牌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,这很像一个传奇。但在李华眼里,川北凉粉理应不同一般,“它不仅仅是一道小吃,还是一种文化,更是一种乡愁。”有位台湾老兵,辗转回大陆探亲,但故乡南充早已物非人非。老人寻寻觅觅,来到了李华的凉粉店,吃过一碗凉粉,居然老泪纵横,说“终于找到了家”。他握着李华的手,一遍一遍地摇,感谢她留住了“南充味道”。每每提及此事李华都感叹不已,“就冲这份感情也要把川北凉粉做好。”
地道口味招牌不能砸
爽滑细腻、微辣鲜香的地道川北凉粉,不仅是台湾老兵的乡愁,也是李华记忆里童年的味道。18岁,她如愿成了川北凉粉第五代传人何碧玉的弟子,可惜国营老店因故歇业,25岁的她成了下岗女工。今后我能干什么?怎么干?心有不甘的李华想到了创业,想来想去,还是川北凉粉。她不信,这么好的东西会没有市场。
她拿出了婚房的装修款,又向朋友借贷,起早贪黑干起来,一边又招兵买马,手把手向新人传授凉粉制作“秘籍”。有人提醒她:小心,教会徒弟饿死师父。李华不怕,她相信好东西市场足够大。再说,川北凉粉要的就是传统地道的口味,光想藏着掖着,万一有点疏忽,岂不砸了招牌?
小店一炮而红,前来品尝的人络绎不绝,一提味道,几乎众口一词:巴适得很!地方小,坐不下,站着吃也行!当地美食栏目专门到她的小店采访,称她“唤醒了南充人对川北凉粉的味觉记忆”。李华扩大战果,在南充北湖公园再开分店。
北湖公园人来人往,是南充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去处。在这样的黄金地段开店,租金会成倍增加,机会大风险也大,赔了怎么办?朋友劝她:一个女娃儿,守着一家小店衣食无忧就行了,就不晓得享享安逸!家人也说:贪多嚼不烂,哪能一口吃个胖子?但李华有自己的打算。她忘不了店里来的一位老者,走了半个南充城才找到她的店,“为了吃一口正宗的川北凉粉,硬是累得腿疼!”感动之余李华暗下决心:有机会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吃到她的川北凉粉!
家人拗不过,只好由着她“折腾”,她又成了赢家。北湖小吃街上,她的店人气最旺。当时在南充流行这样一句话:不游北湖不算到南充,不吃川北凉粉不算游北湖。川北凉粉不但以美味诱人,古色古香的店面设计也成了北湖一景。李华的名气越来越大,她的和善与微笑也让她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:“凉粉西施”。
生意火爆,应该高枕无忧,但李华却渐渐地添了心事。川北凉粉是南充地方名吃,有近百年的历史,但商标版权却在重庆,“自家的孩子被别人领走了!”当初的国营老店也是因为丢了“孩子”才被迫关门的。没有品牌企业便不能做大,虽然眼前红火,却是替别人吆喝,李华觉得应该把丢掉的“孩子”再领回来。
现代企业做强传统小吃
李华辗转找到重庆小吃协会,要求回购“川北凉粉”商标。一个小姑娘,好大的口气!对方觉得她在“开玩笑”。可川北凉粉明明就是我们南充的!李华急着解释,但没人理会。第一次无功而返,她并不灰心,没过多久,又杀了回去,依然无果。如此反复多次,她请出了自己的“后台”——南充市妇联。妇联干部给协会负责人讲述了李华的创业故事,对方终于被这个姑娘的诚意感动,决定“放手”,只是开出的价码不低:转让费20万元。
捧着高价回购的商标,李华成了别人眼里的“傻子”:自己注册商标只要5000元,非要花一笔大价钱,一棵树上吊死!但不管别人怎么说,她心里自有计较:川北凉粉不是一枚普通商标,它有文化、有历史、有内涵,这些软实力无价呀!
拥有了独立品牌的李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大门面,大张旗鼓地宣传川北凉粉的文化内涵,趁热打铁成立了“四川川北凉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”。一时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加盟商,她很快就成了上百家加盟店的“盟主”,喜悦的同时麻烦也来了:有些加盟商不按规定使用公司调制的红油传统秘方,改变了川北凉粉的味道。不少食客因此抱怨:这还是不是真的川北凉粉?
李华紧忙“急刹车”:停止川北凉粉的所有加盟。痛定思痛,她开始反思公司的管理模式,为此专门到肯德基向洋快餐取经,慢慢悟出了一些门道。2011年,公司建立了中央厨房加工配送中心,统一了运营标准,并提高加盟商的准入门槛。拐向“岔道”的川北凉粉又回来了!
一次,店里来了几个外地食客,吃完凉粉意犹未尽,临走还想带上几份,打包时问:你们的食品保质期几天?有没有外卖?有网店吗?李华意识到光靠传统营销模式已经落伍,时下正是互联网电商时代,我们是不是也该换换思路?2016年4月,川北凉粉公司搭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,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,“现在只要点点手指,川北凉粉系列产品就能送到家。”
虽然做的是传统小吃,但李华一直在向现代企业靠拢,立志要把川北凉粉打造成中国版的麦当劳。“统一管理、统一原料、统一配送、统一质量……麦当劳做到的,我们也做到了。”说起川北凉粉的原料,还有一段爱心故事。南充市壁山村是有名的贫困村,李华将这个村纳入原料供货商,将收购车开进村,保底收购全部农户的辣椒,收购价和农民送到厂里的一样。
最让李华自豪的是,她建起了占地二十余亩的川北凉粉文化博物馆,凉粉的起源、制作、工艺让参观者一目了然。孩子们还能在此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,感受“粒粒皆辛苦”的农耕过程。李华说,这是一种启蒙和传承。公司虽然有各种先进的现代化设备,但她始终坚持川北凉粉的24道手工制作流程,并对每位新员工手把手传授——传统的东西要发展,“根”不能丢。
曾经李华去法国做商务考察,在埃菲尔铁塔下偶遇几位华侨,有段对话令她至今难忘。一个说,每天吃面包烤肠都烦了。另一个说,要是有碗川北凉粉就太巴适喽!真是他乡遇故知!那一刻李华很感动。川北凉粉,这道起源于四川南充民间的小吃,流传百年,走出了天府之国,其独特风味俘获无数中国人的味蕾。李华正在筹划把它推向海外市场,“希望今后在海外的华人也能随时随地品到家乡的味道,目前公司正在进军国际市场,这一天不远了。”
作者:张素军
版权声明: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
来源: 中国妇女